当前位置:首页 长江资讯 文学天地 散文 正文

难忘深深母爱

作者:王素德 文章来源:人民长江报 发布时间:2018年05月07日

我94岁高龄的妈妈仙逝一月有余了。三十多天来,妈妈的形象和她老人家的生前往事一直在我脑海中一幕幕地映现。

妈妈一生十分辛苦,勤劳能干。她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户人家,外公外婆生有妈妈、舅舅等四男二女,靠种地、纺纱织布和贩盐维持生计,从小就养成了十分勤劳的品质。她纺纱织布、剪裁缝补、织绣浆洗、抛粮下种、耕耘收割、烹煮腌制无不熟练,且手脚灵巧,干活效率颇高。听妈妈说,她结婚后与爷爷婆婆分家,从街上搬到农村后,由于父亲年轻时生过几次大病,所以身体一直瘦弱,白天下地干活,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,她常常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。干农活还往往是妈妈挑重任,撑主力,甚至亲自扶犁耙地。砍青泡田的六七十斤重一捆的黄荆条、马桑柴她可以一下甩在肩上爬坡上坎,直送到田里不歇一口气。

妈妈一生精于计划,勤俭节约。她常常教育我们“衣少多捆带,米少多加菜”;“不吃稀饭不得饱,不穿旧衣不得老。”她常常把萝卜茵、青菜头、老豇豆壳等晾干放到荒月掺饭,或切细做成干菜,拌上盐味辣椒在坛子里窨香后下饭。这些虽算不上营养,但填饱肚子却顶用。妈妈还能通过巧手用麦麸做成香味可口的调味酱,我曾经带到高中学校和人民渠工地,同学老师和工友们都啧啧称赞,说妈妈手艺好,酱很香好吃。妈妈常教育姐姐们说:“你在州,我在县,在你衣服巴上看得见”,既是说,从一个人的衣着就可知道他是否勤快能干优秀。所以尽管那时我们家不富裕,但我们出门穿着都干净整齐。

妈妈一生仁义慈善,乐于助人。她很善于和左右邻舍处好关系,凡是我们上下院子的人家有大烦小事,她总是要去搭手相助。由于她体力好,动作麻利,干活效率高,邻居们有婚嫁娶丧,修房造屋,都少不了请她去搭手帮忙。我们上下两弯的村邻需要给家人添置衣服,都要把布料送到我家,请妈妈帮忙剪裁。每到这时,不管妈妈在干什么,她都会停下来,在饭桌上或大簸箕里铺开布料,估量着穿衣对象的身高体形,几番折叠,用香签画线,再咔嚓咔嚓一阵裁剪,就初步成形。为了衣服合身好看,她还要给来人仔细交代怎样对接拼缝,什么位置用什么针法,同时把布衣纽扣缝制打好。如果是缝制棉衣等复杂衣服,她还会抽空到别人家里指导,因此妈妈备受乡亲尊重,并赋予妈妈是当地“盖沟嫂”的美誉。

妈妈没有文化,可她很明事理。她用“吃不穷,穿不穷,好吃懒做一世穷” 的朴素谚语教育我们要勤劳;她用“养儿不学艺,担断撮箕系”的俗语教育我要读书学习。这些教诲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,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向上奋斗的信心,激励和鞭策着我不怕辛劳,努力创造生活与幸福。所以我从读小学起,放学就帮助家里捡粪砍青草挣工分,为家里挑水,打草帽辫、编板草帽卖钱交学费,不时地把院坝修砌整齐,打扫干净,为全院子的人整修水井。因此读小学时,我就常被生产队干部喊去做些收秤分粮、保管记账的公务管理方面的事情,从而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。

妈妈身居农村,却也知道“大”和“小”。七十年代初期,我们院子几十个人饮用的水井被垮塌的山岩填埋荒废了,不得不上坡下坎到几里路远的地方挑吃水。由于男劳力大都在外工作,在家的大都年老体弱。我初中毕业回到家,提出要重新整修水井,妈妈欣然支持。她带领生产队妇女趁冬季除沙凼面土,将井里的淤泥石块全部清除,然后我邀约了另一邻居伙伴,采取肩扛棒敲,錾打钻凿,经一冬春的努力,终于将废弃的水井修砌一新,重新渗出了泉水,解决了全院生活用水的大问题。

妈妈勤劳节俭的美德和传统至今还影响着我和家人的生活,使我在比较富裕和宽绰的情况下也能节俭度日,精打细算,从不浪费。妈妈的仁慈厚道潜移默化在我的言行中,使我无论在何时何地,都能和周边的人和睦相处,积极参加扶贫救助和帮扶活动,使得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得心应手。

妈妈永远地走了,我们兄弟姊妹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妈妈的优良传统和品质,勤奋工作,节俭持家,善良仁厚,团结友爱,互相帮助,和睦乡邻,不忘本色。

责任编辑:周愿
这个用来记录和显示点击数: